广州砖雕的基本介绍砖雕是古时候建筑装饰工艺之一,清代愈加如火如荼,名家辈出。在雕刻的技术上,灵活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与线雕等工艺,达到层次多、立体感强的艺术成效。广州砖雕是富有珠江三角洲水乡建筑特点的墙体装饰艺术,主要分布于广州...

广州砖雕的基本介绍
砖雕是古时候建筑装饰工艺之一,清代愈加如火如荼,名家辈出。在雕刻的技术上,灵活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与线雕等工艺,达到层次多、立体感强的艺术成效。广州砖雕是富有珠江三角洲水乡建筑特点的墙体装饰艺术,主要分布于广州老城区、番禺区沙湾镇和花都区。在秦末汉初南越国宫署遗址(坐落于广州中山四路)出土的熊纹空心汉砖,见证了广州砖雕的久远历史。明清时期,广州砖雕已在祠堂、庙宇和民居中广泛使用,并形成了独特风格。民国将来,伴随现代建筑的兴起,砖雕装饰已日渐式微。近2、三十年来,广州砖雕又出现了复兴的征兆。
传统广州砖雕多用于装饰门楣、探头和据墙等,在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等处,或独立存在,或与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一处,交相辉映。其表现题材有各类人物、花鸟鱼兽、山水楼台、几架炉瓶、书法纹样等,尤喜表现含义吉祥兴旺的繁花似锦、龙凤呈祥、天仙献瑞等内容,与从古时候小说、传统戏曲与木鱼书中截取的能显示盛世景象的人物故事片断。艺人使用上等小块青砖,运用高超的技法雕成各种故事人物、花鸟山水、博古图案等,然后拼接成整幅画面,镶嵌在青砖墙上,起到非常不错的装饰成效。陈氏书院的大型砖雕,就是当年番禺的黄南山、杨鑑廷、黎壁竹,南海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著名砖雕艺人的杰作,也是广东砖雕艺术的精华。
广州砖雕既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砖雕艺术的一个要紧支流,又是岭南区域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种,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紧组成部分。现在,因为砖雕工艺复杂、本钱高,而经济效益低,加上少有建筑用砖雕,使深谙这门工艺的艺人愈加少,乏善可陈。这项民间工艺正濒临失传,近况堪忧。
商品特征
与其他地方的砖雕不同,广州砖雕在选料方面,广州砖雕以建筑用砖作为原材料,充分体现了砖雕艺术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特点;在技法方面,广州砖雕将高浮雕、浅浮雕及线刻艺术互相穿插应用,手法自然生动,刀法明快、干脆,并秉承了岭南雕刻艺术细腻为主的艺术特点,讲究刀工、重视精雕细刻,线条清细玲珑;在题材方面,广州砖雕喜表现繁花似锦、龙凤呈祥、仙子献瑞等内容,也擅长将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入画,表现出热闹非凡的盛世景象,这也正是岭南特点工艺美术风格的体现。另外,广州砖雕讲究造型和层次,图案紧凑、层层叠叠,立体感强,形成了以挂线雕为代表的雕刻技法。
历史民俗
在秦末汉初南越国宫署遗址(坐落于广州中山四路)出土的熊纹空心汉砖,见证了广州砖雕的久远历史。早在汉初,古南越王宫御苑中(目前广州中山四路)便已出现了广州砖雕的雏形-——刻有花纹的汉砖,可见其历史久远。广州砖雕到了明代,在民居中的运用已很广泛,形成了岭南水乡民间建筑的独特风格。影响所及,直达东南亚各地。到了清代时期,广州砖雕艺术更是遭到了宫廷的赏识。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沙湾雕塑、壁画大伙黎文源曾被慈禧太后召入京城,装饰颐和园,封为“内廷供奉”之职。
清代后期,伴随现代建筑的兴盛,砖雕艺术渐渐被现代雕塑工艺装饰所取代。至民国初期,使用砖雕装饰已较为罕见,续当时的古坝村艺人韩作轩之后,沙湾砖雕便走向沉寂。现在,沙湾砖雕艺人也是寥寥无几,仅有自学成材的年轻人艺术家何世良一人仍在执着地追求着这门日渐被世人忘却的传统工艺。近2、三十年来,广州砖雕又出现了复兴的征兆。现广州砖雕代表性传承人何世良创作的宝墨园巨型砖雕影壁《百花吐艳百鸟和鸣》,高达5米,宽至22米,已被列为上海“吉尼斯大世界之最”。
获奖荣誉
广州砖雕在2007年被评为广东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